評價水體污染狀況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標來表示,這些指標具體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理化指標;另一類是有機污染綜合指標。理化指標包括以下幾項。 (1)、水溫 水的物理化學性質與水溫密切相關。水中溶解性氣體(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動、非離子氨、鹽度、PH值以及其他溶質都受水溫變化的影響。 (2)、色度 純水為無色透明的液體。清潔水在水層淺時應為無色,深層為淺藍綠色。工業廢水(如紡織、印染、紙、有機合成廢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懸浮微粒等,因此常常使環境水體帶有顏色。 (3)、嗅 無嗅無味的水雖不能保證不含污染物,但能增加使用者對水質的信任。水中產生嗅的物質,主要來源于
生活污水和
工業廢水污染,以及天然物質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動產生的有機物或無機物。 (4)濁度 濁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黏土、有機物、無機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懸浮物質所造成的,沉積速度慢或很難沉積。 (5)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水樣的澄清程度,潔凈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懸浮物質和膠體旱,透明度會降低。通常地下水的透明較高,由于供水和環境條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斷變化。透明度與濁度相反,水中懸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6)PH值 PH值是水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的范圍內,這也是我國污水排放標準中PH值的控制范圍。 (7)殘渣 殘渣分為總殘渣、可濾殘渣和不可濾殘渣三種,可濾殘渣和不可濾殘渣之和就是總殘渣。 (8)酸度 酸度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即放出H+或經過水解能產生H+的物質的總量。 (9)堿度 堿度與酸度相反,是指水中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即能接受H+的物質問題。水中的硬度來源較多,地表水的硬度基本上是碳酸鹽、重碳酸鹽及氫氧化物含量的函數,所以總堿度被當作這些成分濃度的總和。 (10)礦化度 礦化度是水中所含無機礦物成分的總量,經常飲用低礦度的水會破壞人體內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離子的平衡,產生病變,飲水中礦化度過高會導致結石癥。 (11)電導率 電導率是以數字表示溶液傳導流能力的物理量。純水電導率很小,當水中含無機酸、堿或鹽時,電導率增加。 (12)氧化還原電位 對于一個水體來說,往往存在著多個氧化還原電對,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其氧化還原電位則是多個氧化與還原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綜合結果。氧化還原電位對水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肯有重要意義。